图源:摄图网
既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,也为精细养老服务提供依据;是“健康面试官”,更是“晚景守护者”。随着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,“老年人能力评估师”这一新职业,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。
是“护理员”
也是“面试官”
12月5日,早上6时,闹钟准时叫醒了张红艳。
洗漱完,为母亲准备好一天的饭食,张红艳便踏着晨曦出发了。她的任务是为5位老人、1家养老院提供上门评估服务。
52岁的张红艳是武汉市炎黄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的养老护理员,从事养老行业已16年。3年前,她有了一个新身份——老年人能力评估师。
“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是指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活动能力、认知能力、精神状态等健康状况测量与评估的人员。”张红艳解释,评估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、精神状态、感知觉与沟通、社会参与等4个维度的评估结果,初步确认老人的能力等级为轻度失能、中度失能、重度失能、生活自理型,为后期服务、干预提供依据。
养老照护的每一项服务,都是从评估开始。张红艳介绍,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,评估向更加专业、精准的方向发展。
省民政厅数据显示,目前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179万人,其中失能、半失能老人约有180万人。“养老服务行业成为蓝海市场,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。”武汉市炎黄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魏菲说,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的诞生,恰逢其时。
是“测评者”
也是“贴心人”
朝霞旖旎,晨风微凉。上午9时,张红艳敲响了江夏区王奶奶的家门。
王奶奶独自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房子里,社区为其申请享受政府购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,需评估其生活能力,以确定其失能等级。
“奶奶,家里订报纸了吗?平时读报吗?”张红艳以聊家常的方式开场。她明白只有善用沟通技巧让老人敞开心扉,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,才能精准评估。
得知王奶奶的眼睛只看得清大字,张红艳在评估表上补充了一句,同事在一旁拍照记录,并上传至微信小程序。
“您平时买菜、拿药怎么去呀?”张红艳又问。
“有时候自己去,有时候打电话叫我女儿去办。”说起女儿,王奶奶打开了话匣子,“她住在隔壁小区,做饭好吃,就是平时忙,她个子高……”
也许词不达意,也许前言不搭后语,但这些家常话正是王奶奶内心孤独的写照。“独居老人见到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,我们也愿意陪她多说几句。”张红艳感慨道。
评估顺利进行,24个问题一项项打分,最后综合4个维度的分数,王奶奶被评估为轻度失能。
“谢谢你们,你们一来,家里有人气儿了。”老人的笑容温暖了冬日早晨,也温暖了张红艳的心。
是“评估师”
也是“预警员”
太阳西沉,天空灿金。下午6时,张红艳和同事到达最后一站——青山区某养老院。
“即将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也是我们的评估对象。养老机构根据评估报告,为老人制定个性化的入住计划、护理项目等。”张红艳介绍。
一张桌子,三把椅子,六七套评估设备,养老机构设有专业的评估室。
张红艳到了,可被评估的孙爷爷却不见踪影。等找到他时,孙爷爷神情呆滞地对墙坐着。对于简单的记忆测试,孙爷爷只说是记不清,张红艳心生疑窦。
“孙爷爷的体检报告是去年的,且状态不太对劲,有迷路、忘事的症状,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。”张红艳说,“老人不经意间的动作或情绪变化,也是身体发出的信号,要及时警觉。”
一周后,孙爷爷的检查结果证实了张红艳的猜想。
“做我们这行,说不定一次‘多心’就能预警大问题。”凭专业知识和经验发现潜藏的问题,尽可能降低失能、失智风险,这是张红艳对自己的要求。
下班回家,已是晚上9时。月色铺满巷间小路,父母在等待晚归的孩子。
“天会黑,人会老。谁家都有老人,要多点爱心和责任心。”张红艳知道,会有更多像她一样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迎来职业新发展,与她共同守护“夕阳晚景”。
来源:湖北日报全媒,记者 汪菁华 曾莉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地址:郑州大学综合设计院3楼
热线:0377-66612349
地址: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独山村
热线:0377-66612349
地址:南阳市工业路与光武路交叉口东北角
热线:0377-61622349
地址:南阳市卧龙区仲景北路独山西坡
热线:0377-61616566 0377-63503366
地址:南阳市卧龙区车站街道新西南巷7号
热线:0377-63312349 0377-61616566
地址:南阳市淅川县金河镇永安路与南环路交叉口南
热线:0377-69296668 0377-61616566
地址:南阳市西峡县白羽北路北堂党群服务中心对面
热线:0377-69926666 0377-61616566
地址: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仙境一号公寓
热线:18537791066